兩宋至明清,泰州、揚州、淮安,鹽運發(fā)達,文化昌明。
海陵人胡瑗,以教育家著稱于宋,其理論影響全國。
鹽民哲學家王艮,明代安豐場人,提出“百姓日用即道”,把哲學從殿堂移植民間,創(chuàng)始泰州學派。
清代淮商聘請一流學者執(zhí)掌書院,教出一流人才。經(jīng)學家段玉裁,訓(xùn)詁學家王念孫、王引之,學者洪亮吉等,育自安定書院,形成揚州學派。
淮鹽修志,領(lǐng)全國先。明末清初,有《淮南中十場志》。弘治至光緒400年間,先后纂成弘治《兩淮運司志》,嘉靖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慶、光緒《兩淮鹽法志》。追淮繼起者,有浙、蘆、魯、粵、川,由此鹽志遂成方志重要門類。
兩淮私家著述豐富。嘉靖余西場人曹大同,舉上下千古人間罕見書搜羅薈萃,編為《藝林華燭》160卷。呂四場人彭大翼,積40年窮搜博討,輯成《山堂肆考》228卷,乾隆中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。
乾隆中李斗著《揚州畫舫錄》,道光中李澄著《淮鹺備要》,清末人王覲宸著《淮安河下志》,均為記載淮揚鹽史重要典籍。

清代兩淮鹽法志

阮元
阮元(1764-1849),清儀征人。學問家、著作家。兩淮鹽商領(lǐng)袖江春外孫。幼受鹽業(yè)滋養(yǎng)、淮商熏陶。乾隆進士,多地為官,所在有政績。有《十三經(jīng)注疏》、《淮海英靈集》及兩浙、兩廣《鹽法志》等,為揚州學派代表人物。